足迹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72宾至如归(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从佟旺的别院出来,唐植桐骑着自行车去了什刹海。
    湖面冻的很瓷实,不少人在上面嘻嘻哈哈,滑冰的、拉着玩的,有小孩子,也有青年人。
    中年人和老年人裹的严严实实坐在另一边,人手一个马扎子,各自守着一个窟窿眼冰钓。
    两拨人泾渭分明。
    唐植桐将自行车放路边,锁好,小心翼翼的下到河面上,朝冰钓的那边走过去。
    “爷们,抽颗烟?”唐植桐照着旁边渔获最多的人过去,先把烟掏出来递过去。
    “谢了,爷们。不白抽你的,两块五。”那人用脚踩住鱼线,摘下手闷子,捏了一颗烟,说道。
    “嚯,这么明显吗?”唐植桐乐了,还没等自个开口问价,人家就报价了。
    “嗐,这数九寒冬的,谁没事来冰上溜达啊?冻死个人。”那人凑上来,点上烟,含在嘴里,双手用力的互相搓了几下,促进血液流通。
    “您说的在理。现在还有人查吗?”唐植桐一听这个价就打掉了买鱼的念头,两个月前还一块五一斤呢,现在都两块五一斤了,自个从妇联拿到的那点邮费,只能买四斤,这价格涨得够猛的。
    “就这年景,查啥啊,再说了,大冷天的,人家也不乐意出来挨冻。”那人满不在乎,没有避讳唐植桐,也没有避讳别人。
    这回答让唐植桐想到了某些交警交通执法时看到弱势群体,低头也好,扭头也罢,主打一个没看到。
    无论怎么说,执法有温度,挺好。
    “得嘞,谢谢爷们。”唐植桐站起身来,朝四周看看,除了个别鬼鬼祟祟想买鱼的,没看到有人盯梢。
    “客气。”钓鱼的大哥朝唐植桐举了举夹着烟的手,一点都不在意他光问不买,这年头,只要有鱼就不愁卖。
    唐植桐张望了一下,又朝岸边走去,现在时间还早,能先钓会鱼,等会再回去做饭。
    买了鱼线鱼钩,唐植桐从空间薅了一根柈子,充当板凳,又回到了冰面上,寻了一个没有人守着的冰眼。
    冰眼四周的冰渣清晰可见,但底部已经有点结冰了。
    唐植桐估计可能是这人受不了冻,又没钓到鱼,就走了。
    唐植桐不挑地方,用柈子把下面的冰砸开,然后坐在柈子上,往鱼钩上挂饵。????冬天鱼食少,鱼特别喜荤腥,所以唐植桐用的鲅鱼的内脏。
    兴许是鱼饵的味道霸道,不一会的工夫,就有鱼咬钩。
    个把小时,唐植桐钓上来了六七条,这上鱼度,看的旁边的钓鱼佬眼热,也有人凑上前想买,唐植桐都没点头。
    唐植桐看看时间,已经接近十一点,得回去做饭了,才起钩收拾着往回走。
    六七条鱼有大有小,中午能加个菜了。
    唐植桐这边刚走,旁边眼热的钓鱼佬就麻溜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搬了过去……
    来到椿树胡同,唐植桐没有打扰教学,笑着点点头,把外套、行头放好,拎着鱼进了厨房,并关上了门。
    都说苏省是散装的,其实皖省也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皖省被江淮两条长河贯穿,在地理上分为了皖北、皖中、皖南三个板块。
    不管是饮食文化还是语言生活习惯等,这三个地方都大不相同。
    皖北因多平原,农作物主要是小麦,饮食上更偏向于中原地区,主食以面食居多,菜系偏向于鲁菜,重油、重色、重刀工。
    皖中夹在江、淮两条长河中间,水系达,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皖中人以大米为主食,菜系偏向淮扬菜,讲究火候,擅长精挑细琢,口味平和清鲜。
    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恶劣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皖南人的吃苦耐劳、能拼能打的精神,其中以徽商为代表,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胡雪岩了。
    皖南的主食以大米为主,但也吃面食,菜是徽菜。
    徽菜有个特点:重盐好色,轻度腐败,代表菜是臭鳜鱼、毛豆腐。
    徽菜擅烧、炖、蒸,喜用菜籽油,重油、喜鲜,辣菜少。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