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大唐治病救不了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 神农的自我修养(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孙思邈说一种能“活血化瘀”的丹参,他就琢磨:【活血化瘀……这是要改善微循环?还是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丹参是能扩张血管还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虽然这些联想大多是牛头不对马嘴,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医理论的亵渎,但却让这个枯燥乏味的认药过程,对他来说变得稍微有趣了一点点,也更容易记忆一些。
    孙思邈似乎也察觉到了他这种“歪门邪道”的学习方式,虽然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但偶尔在他问出一些“为何此物能活血,那物又能止血,岂不矛盾”之类的、在他看来颇有些离经叛道的问题时,老者的嘴角会几不可察地抽动一下,然后用一种“孺子不可教也,但姑且说之”的语气,简单地解释几句“气血相依”、“瘀去则血归其经”之类的玄奥理论,听得苟尚峰更加云里雾里。
    就这样,一个教得随缘,一个学得也随缘(主要是被逼无奈)。
    白天,他们在黄土高原上艰难跋涉,伴随着孙思邈时不时的“现场教学”和苟尚峰内心永不停歇的吐槽。
    晚上,他们或露宿荒野,或借宿在某个不知名的小村落。
    苟尚峰则会在篝火旁,或者借着微弱的油灯光芒,拿出孙思邈给他的那几张粗糙麻纸和那支依旧用不惯的毛笔,开始他那堪比“抽象派灵魂画手”的药材图谱描摹工作。
    他画的那些东西,与其说是药材,不如说是一些不可名状的、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风格的线条和墨点。
    黄芪在他笔下可能像一根了霉的油条,当归则可能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至于那些花花草草,更是被他画得千奇百怪,连他自己第二天都认不出来画的是什么。
    孙思邈每次检查他的“作业”时,都是一副想火又不出来,最终只能化作一声长长叹息的便秘表情。
    【罢了罢了……朽木……真是朽木……指望他能描摹出药材的精髓,还不如指望石头开花……】这是孙思邈在连续看了几天苟尚峰的“大作”后,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但出乎苟尚峰意料的是,孙思邈虽然对他画画的水平不抱任何希望了,但对他记录的那些关于药材性味功效的关键词,却盯得越来越紧。
    如果现他记错了或者漏了,轻则一顿训斥,重则……罚他多背几遍《汤头歌诀》里相关的段落。
    那玩意儿比认草药还让他头疼!
    就这样,在孙思邈的悉心教导和苟尚峰的努力学习之下,十日之期,转瞬即逝。
    这天傍晚,他们终于走出了一片连绵不绝的黄土丘陵,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的、官道模样的土路出现在他们面前。路面上车辙印很深,看起来是条常有车马往来的要道。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官道不远处,竟然出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子。
    青砖灰瓦的房屋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往来,炊烟袅袅,甚至还能隐约听到几声商贩的叫卖声。
    “先生!那是个镇子吧?!”苟尚峰看着那久违的人间烟火气,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连日来的荒野求生,让他对这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城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向往。
    孙思邈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轻松:“嗯,看样子,是个不小的集镇。我们今夜,总算可以寻个正经的客栈歇脚了。”
    “太好了!太好了!”苟尚峰欢呼雀跃,感觉自己那双快要断掉的腿,又重新充满了力量。
    【客栈!床!热水!还有好吃的!】
    他已经开始幻想晚上能吃到什么好东西了。
    然而,孙思邈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他所有的热情。
    “今日,便是十日之期了。”老者转过头,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晚间到了客栈,老朽要亲自考你这十日所学。若是……哼!”
    苟尚峰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