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战,二战风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从战略包围到亡国之殇1940年5月20日-28日(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一、被围军队的绝境:补给断绝与防线崩溃
    (一)战略包围圈的形成
    1940年5月20日,德军攻占阿布维尔后,比利时军队被压缩在伊普尔-科特赖克-根特的三角地带,与英法联军共同陷入敦刻尔克包围圈。此时比利时陆军仅剩12万兵力(原22万),装备损失达60:
    -坦克部队仅剩8辆ac35轻型坦克
    -火炮损失75,仅剩40门75毫米野战炮
    -弹药储备仅够3天作战,食品供应中断,士兵靠甜菜根充饥
    (二)后勤体系的全面崩溃
    德军对包围圈实施严密封锁:
    -空军每日出动300架次轰炸运输线,比利时唯一的补给港口奥斯坦德在5月日被德军攻占
    -地面部队设置20道封锁线,使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拦截运输车队
    -比利时铁路系统遭破坏,仅剩3列火车可勉强运行
    至5月25日,比利时第1集团军报告:&0t;部队断粮48小时,70士兵因饥饿失去战斗力。&0t;
    (三)防线的持续瓦解
    比利时军队在德军b集团军群的猛攻下面临多重危机:
    -伊普尔防区:第2师防守的帕斯尚尔高地在5月22日被德军第7装甲师(隆美尔)突破,该师因缺乏反坦克武器,用自行车链条缠绕德军坦克履带进行抵抗
    -科特赖克防线:第3师仅剩1500人,用路障和燃烧瓶迟滞德军装甲部队,师长让·德·沃斯在5月24日阵亡
    -根特桥头堡:第4师炸毁斯海尔德河桥梁后,仍被德军第6集团军强渡突破,该师残部退入根特市区展开巷战
    二、王室与政府的决策分歧
    (一)利奥波德三世的投降倾向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在5月25日召开最高军事会议,此时他已萌生投降念头:
    -认为&0t;继续抵抗将导致民族灭绝&0t;,据其日记记载:&0t;我们的士兵在饥饿中作战,这是不人道的&0t;
    -受德军心理战影响,相信&0t;投降可换取比利时的特殊地位&0t;
    -与德军秘密接触,5月26日派副官与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谈判投降条件
    (二)政府的抵抗主张
    以相于贝尔·皮埃洛为的内阁坚决反对投降:
    -要求国王立即流亡英国,在海外组建流亡政府
    -计划将剩余部队撤往敦刻尔克,加入英法联军撤退
    -与法国政府达成协议,比利时军队可并入法军继续作战
    皮埃洛在5月27日内阁会议上警告:&0t;投降将使比利时失去战后复国的道义基础。&0t;
    (三)军政关系的破裂
    利奥波德三世绕过内阁做出投降决定,导致军政彻底分裂:
    15月27日晚,国王拒绝皮埃洛政府&0t;向法国撤退&0t;的命令
    25月28日凌晨,国王直接与德军谈判,接受&0t;停止抵抗,军队缴械&0t;的条件
    3皮埃洛内阁随即辞职,前往法国组建流亡政府
    这种分裂使比利时军队失去统一指挥,加了投降进程。
    三、5月28日:投降时刻与后果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