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章 你们也可以叫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真是枉为读书人(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不愧是刘夫子,算无遗策,并且布下了两手准备。”
    “但你明不明白,这已经背离了为国尽忠,而是只在乎自身的得失。”
    “也就是心存侥幸心理,毕竟要是朝廷不能察觉,你们依旧可以心安理得的在朝廷当官,这些话自然也无从出口。”
    “但若是朝廷察觉,凭借刘夫子留下的遗言,纵然会有很多人会死去,但刘家也能保留一条血脉。”
    “谁让刘夫子乃是开国功臣,又是坦白从宽,陛下自然也会网开一面。”
    面对刘涟的不假思索,朱棡的嘴角倒是勾起一抹冷笑之色。
    诚意伯刘伯温还真是深谙权谋之道,明白什么叫做退无可退之时,就没有向前进一步。
    纵然会牺牲很多人,但只要朝廷要查,而且是大查特查,那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倒不如让这些原本就要死的人,直接去死。
    这样也可以保全刘家的一条血脉,虽然富贵不在,但好死不如赖活着。
    然后再过个百年,刘家也可以重新回到朝堂,毕竟前尘往事,都会随着时代而散尽。
    “回殿下,家父知晓以后,小明王已死。”
    “那即便是禀明陛下,也是无济于事,因为小明王已经死了,这是事实。”
    “而为了一个小明王,死那么多的朝廷大臣,开国之初,必然会升起动荡。”
    “所以为了国,家父只能隐瞒。”
    “并且从法理正统性上而言,小明王不过是偏安政权,它根本不具备一点正统性。”
    “从法统上也不会有人认可韩宋的偏安政权。”
    “所以一旦陛下接过韩宋政权,不仅会丧失合法的正统地位,也得被迫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那今日之北元,就拥有了合法性,毕竟正统的地位绝不能动摇。”
    “所以从国的角度上出,小明王的确要死,家父仁慈,但也认同这一理念。”
    “毕竟是为国为民,从大义为先的角度,小明王的死,的确是与国有益,可以稳定局势。”
    刘涟仍然是不卑不亢的抬起头,沉声道。
    开国之初的政治,比现在的还要复杂。
    特别是正统之争。
    所以一旦承认了小明王的韩宋政权,明朝将不再具有合法正统性。
    元朝依旧是正统性的王朝。
    所以朱元璋只能从元朝接过皇位,而不是小明王的韩宋政权。
    这是时势,也是不可违逆的天地大势,人力岂能扭转乎?
    而且朱元璋要是想继续对草原用兵,就必须否决北元的正统性,这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于国于民,刘伯温并没有什么错,但为什么不向朱元璋禀明。
    说白了,泥腿子就是泥腿子。
    况且朱元璋是个犟种,他要是真想从小明王的手中接过韩宋政权,文武百官也拦不住。
    毕竟被朱元璋扫庭天下的最大功臣,几乎都是淮西勋贵。
    因为,你可以说刘伯温算无遗策,但他始终只是一个谋臣。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