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之扶摇河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8章 笔墨问沧桑(第3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黛玉微笑道:「也好。」
    英莲从墙上小心取下古琴,端正摆在书案上,她想到少爷平时最喜欢点清魂香。
    乖巧的从书架上取了一根,点了插在书案的小香炉上。
    黛玉手抚琴弦,突然想起当日她和贾琮的意外现,这具古琴的琴底刻有奇怪的词句,且被人用胭脂封堵,作为掩盖。
    古琴的器型和造艺也十分精美,黛玉翻阅相关古籍,确定这是具珍贵的唐代古琴。
    ……
    黛玉出身诗书世宦大族,林家是姑苏五代列侯之门,家世根底不弱于宁荣贾家,文华底蕴更是远胜。
    她自小出身这等门户,便知稀有的书画琴器不比俗物,历来被世宦之门视为传家之物,非破家之祸,不会轻弃于人。
    林如海曾有过一子,但年幼夭折,膝下只剩林黛玉一女,等同已经绝嗣。
    无错版本在读!本小说。
    他将女儿送到神京贾家寄养,没有给她携带大批金银,而是黛玉房中满墙累迭摆放的古籍孤本。
    在世宦大族的眼中,金银不可传代,古籍孤本却是价值连城的传代之物。
    黛玉寄居贾家,虽看起来不显山露水,但她满室的古籍珍本,便是她将来伴身的嫁妆,可比娘家陪嫁几十万两银子都值钱。
    正因为有了这等世家教养薰陶,所以黛玉确定杜锦娘留下的古琴,是一具罕见的唐代古琴,心里便推测贾琮的母族非同寻常。
    黛玉轻轻拨动琴弦,馀音缭绕,松旷清美,非同凡响,即便她不止第一次弹奏,依然为这具唐琴的隽美音色沉醉。
    长久以来萦绕心头的念头,又一次不期然漫上心头……
    三哥哥的生母随身这等珍贵的唐代古琴,只有显赫不凡丶背景深远的世家大族,才有这等底蕴做派。
    但是这麽些年以来,贾家上下人等,从来就传言,三哥哥的生母沦落烟花,是一位命途坎坷的淸倌花魁。
    如果舅母真的出身这等恢弘世家,又怎麽会沦落至此,还委身大老爷这样的人,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而且,她还如此不幸,刚生下三哥哥,也没留下什麽托孤之言,就很快撒手西去。
    留下三哥哥一人,从小吃了多少苦头波折?
    虽然黛玉心中有许多疑虑,但毕竟是揣测之念,她从来不在贾琮面前说道,不然对亡亲长辈未免不敬。
    但是,她心中也十分清楚,以三哥哥的聪慧才智,自己能想到的,难道他还会想不到?
    黛玉抚摸清凉的琴身,如水秋眸,眼波婉转,眼神中有异常的珍视和喜爱。
    她轻轻拨动琴弦,凝和婉转的琴声,如轻扬鼓荡的涟漪,在书房中绕梁不散,沁人心扉,又传出屋外。
    英莲坐在书案旁,双手支着下巴,听得十分入神。
    卧室中芷芍在整理贾琮的衣物,听到悠扬的琴声,也不知觉坐到榻上倾听。
    堂屋中晴雯蓦然停下了针线,五儿的目光也看向书房方向。
    自从贾琮入了贡院,龄官便有些百无聊赖,整日窝在自己房里,把玩贾琮送她的花冠和戏服。
    书房里传出婉转秀美琴声,龄官这样戏乐出身的女子,更是听得入神,不知不觉放下手上的花冠。
    琴音初时和缓而零落,悠扬又平和,如同婉转的情愫,更像无声的倾述。
    渐渐琴韵变得气势流畅,宛如清流奔腾,雀跃盎然,飞驰不息,仿佛瞬间迅捷的潮汐,往复来回,充斥宁静的院落,远远散向高空……
    ……
    神京,贡院,衙署正堂。
    正是春日和阳,突然气机骤变,云颢翻涌,竟下起一阵春雨。
    细密如丝的雨幕,透着一丝雀跃盎然,弥散着宜人润泽和清凉……
    衙署正堂之中,三名主考官正端坐闲谈,各人身旁的茶碗飘着袅娜茶雾。
    吏部尚书陈墨笑道:「方才属官昭示考牌,老夫留意了今日书经考题。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