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被埋没的何良焘(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明末西法炮学着作凡六种,包括:
    何良焘《祝融佐理》,天启间成书,现存道光间抄本,约字。
    孙元化《西法神机》,未定稿,编纂止于崇祯四年,现存光绪二十八年刻本,约字。
    张焘、孙学诗《西洋火攻图说》,天启年间成书,现已佚。
    何汝宾辑《兵录·西洋火攻神器说》,现存崇祯元年刻本,约5800字。
    韩霖《守圉全书》崇祯八年成书,现存崇祯十年刻本,共8卷,末各1卷,被分成40册予以保存,是目前国内可以核实的较为完备的版本。
    汤若望、焦勖《火攻挈要》,崇祯十六年成书,现存莫友芝跋清抄本,道光二十一年、二十七年刻本,约字。
    其中后面的五本书都引用过《祝融佐理》的内容。
    孙元化《西法神机》引用《祝融佐理》最多,
    现存的《祝融佐理》70的内容与现存的《西法神机》基本相同,约占《西法神机》之半。
    韩霖《守圉全书》卷“采证书目”列有“《祝融佐理》何良焘”。
    其卷2《设险篇》引用“筑造卫城台铳说”四百余字,署名何良焘。
    崇祯十一年成书的,范景文辑《战守全书》,卷10《守部》载何良焘《铳台说》两千余字。
    汤若望、焦勖《火攻挈要自序》中评价《祝融佐理》说:
    “其中法则规制,悉皆西洋正传。”
    既然西洋传教士汤若望也是《火攻挈要》的作者之一,那么这个评价应该是十分中肯的。
    观其现存文字,也不难现其与西班牙炮学颇有渊源。
    其中一些内容明显是出自西班牙人柯拉多的《实用炮学手册》和普拉多的《炮学指南》。
    其实除了记录西班牙炮学的精髓外,《火攻挈要》里还有一些作者何良焘独创的技术,
    主要体现在铸铁炮技术之上。
    欧洲生铁冶炼工艺展相对缓慢,生铁铸炮出现较晚。
    16世纪中期,英国先大量铸造铁炮。
    17世纪20年代开始,西欧其它国家才开始陆续掌握铸铁炮技术。
    中国生铁冶炼技术传统悠久,一旦与欧洲火炮设计理论结合,就催生出铁炮铸造行业。
    明末清初各政权大量仿造红夷大炮,就传世实物而言,铸铁炮远多于铸铜炮。
    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特别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铸铁炮技术明显是源自中国。
    《祝融佐理》中还有结合铸造、锻造工艺的双层铁炮、铁芯铜体炮技术,
    为其它欧洲炮学着作及明朝西法炮学着作所未见,明显是何良焘的独创。
    这类炮通常都是以锻铁为内层,铸铁或铸铜为外层,巧妙地规避了当时铸铁炮容易炸膛的问题,极大提高了火炮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此可见《祝融佐理》的作者何良焘,是一位学贯中西,才智出众的炮学大家。
    然而与上述引用过《祝融佐理》内容的西法炮学着作的作者相比,
    何良焘声名并不显着,流传至今的生平事迹也很稀少。
    这可能是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的缘故。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