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五章 舆论的威力金融革命(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c0,更新快,无弹窗!
    第105章舆论的威力,金融革命!
    若有人问,穿越去了大明最想干什么?
    那一定是进行工业革命!
    事实上,封建社会的展是几近停滞的。
    在鸦片战争之后能进行的改良,造枪造炮建工厂修铁路……在大明这个时代,都是同样可以进行的。
    因为两者的社会基础条件,实际上相差不大。
    但朱允熥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工业革命必须以天量的资金为基础。
    农业社会聚集资金的能力是很弱的。
    即使是国家也不例外。
    以满清为例,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四千万两。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越来越腐败,每况愈下。
    但因为进行“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小规模的工业化,因而财政收入反而激增。
    到清朝末亡前,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已增加至二亿六千万两。
    但即使这样也不够花。
    因为工业化既是赚钱的利器,也是吞金的巨兽。
    资本在原始积累的时候,是最残酷也最无情的。
    要在大明实行工业革命,就必须要天量的资金投入。
    筹不到钱,这个进程就会非常缓慢。
    故而,朱允熥先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
    开设银行,是敛财最快的方法,也是被后世证明了能成功的。
    至于说社会基础,民情国情……据朱允熥所了解,清朝末年的时候,钱庄和银号飞展,由此产生了许多富可敌国的巨富。
    清末和明初,同处农业社会,同处封建时代。
    虽然相隔几百年,但实际上的社会基础,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清末能行得通,现在也一定行得通。
    何况,朱允熥的理念,远比清末的钱庄银号更先进。
    还有大明帝国做后盾和担保,初始资本也远比那些私人的钱庄银号雄厚。
    这时候,《大明日报》的威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随着报纸的大力宣传,街头巷尾里面,尽是关于大明银行和新钞的议论。
    “你们看报纸了吗?今天又有一位富商,往大明银行里面存了三十万两银子。”
    “哇,真有钱啊!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号富商呢?”
    “这年头,谁有银子不是在家里藏得紧紧的,难道还抱着银子招摇过市不成?”
    “是啊!要不是大明银行存钱不收保管费,还有利息,谁会将银子从土窟里面搬出来,存到大明银行去呢?”
    纯朴善良的百姓们,并没有想过这只是朱允熥编造出来的故事。
    所谓的富商,都是他找人打扮。
    若是在后世,这种手段只能用低劣不堪四个字来形容。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