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千秋万代椒花颂声(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除了前面那些针对单座风车塔稳定动力的改进外,还可以采用多风车组合系统。
    在合适的区域建立多个风车组成的风车群。
    由于不同位置的风和风向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差异,
    当一个风车因为风向或风的不利变化而动力减弱时,其他风车可能还在正常工作。
    将这些风车的动力输出通过复杂的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就可以综合多个风车的动力,使整体的动力输出更加稳定。
    例如,在一个农场或工厂附近的山坡上,可以根据地形和风向规律,布置一组风车,
    它们之间通过轴和齿轮相互连接,将动力汇总后,就可以驱动磨粉机等设备稳定运行。
    不过金角湾西岸目前就只建成这么一座风车。
    如果要建这样的风车组的话,就应该向南边的海岸建。
    因为这一带长出金角湾东岸大约三四公里,且地势低平,故而可以从多个方向接受海风。
    若是往北边建,就会逐渐深入金角湾,地势也会逐渐走高,受风条件会越来越差。
    却说李国助询问翁翊皇风车动力的稳定性问题,却被翁翊皇几句话怼了个大张嘴,
    愣了片刻,只好讪讪一笑,说道:
    “怪我没把话说清楚,”
    “我的意思是,您怎么就敢把水排的结构用到风车上来呢?”
    “要知道,就算有这么多稳定风车动力的措施,”
    “理论上,风车动力也很难达到水车动力一样的稳定性。”
    “你就不怕用风车动力鼓风达不到炼铁的需要吗?”
    李国助可以说是全程参与了这座风车塔的建造,从设计到施工都有他的贡献。
    最初他并没有打算用它做炼铁工坊,因为这在欧洲并没有先例。
    他原本的规划,是要用这座风车为炮台抽水,或者做磨粉装置,用于加工火药。
    但翁翊皇强烈要求把自己的铁匠工坊建在这里,李国助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没想到翁翊皇竟然真把风车动力用在了炼铁之中。
    “诶,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
    翁翊皇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巴拉巴拉地开始说教起来,
    “现在风箱在风车动力的驱动下不是运行的很稳定吗?”
    “所以不要说什么理论上行不行之类的废话,有想法就要大胆地去尝试。”
    “大不了就是不行嘛,又能有多大损失?”
    “反正替代方案有的是,水力和人力不是都可以嘛。”
    这人拍马屁是有一套,怼起人来却也让人难以招架。
    “嗯嗯……”李国助连连点头称是,对翁翊皇作揖道,“小子受教了。”
    就这么几句,他倒也不是招架不住,而是确实认可翁翊皇的观点。
    科学技术要进步,就是要勇于尝试,什么都停留在理论上,是成不了事的。
    “小少爷,小少爷……”廉司南突然开口呼唤李国助。
    “怎么了,老师?”李国助转头问道。
    “你刚才是不是说,这个装置叫做水排?”
    廉司南伸手指向在齿轮和曲柄连杆机构带动下做着直线往复运动的风箱问道。
    他从呼唤李国助的时候,眼睛就没有离开过那个齿轮和曲柄连杆,
    直到现在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ueshuxs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